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顯示,2050年,100 歲以上的人數預計將成長8倍;現今科技醫學進步、養生保健的觀念盛行,擁有健康的老年生活品質,相信比年紀歲數更為重要,其中【正向心靈】與【生活品質】。
各地健康人瑞中,他們有一些共同特點,除了與生俱來的基因之外,就是懂得掌控健康的生活型態,不僅有助延長壽命,還能優游於老年生活之中。
【以下是經醫師認證值得學習的長壽15要項】
一、時時伸展Stretch it out
世界上最年長的美國瑜珈大師Tao Porchon-Lynch(1918年-2020年),練習瑜珈長達70年,並在世界各地教授超過45年,她長壽的祕訣之一,可能就是不停的伸展。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醫學博士Tanya Gure提到其所治療的活躍老年人,都有規律的運動,伸展就是其中的關鍵,伸展有助於提供他們活動的能力,並且預防跌倒。
二、每天都要出門走走Get outside
隨著年齡增長,高齡者待在家的時間愈長,2017年《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》的一項研究顯示,保持社交與身體活躍有助延長壽命。
研究人員觀察70-90歲之間的年長者,離開房子的頻率與壽命的關係呈正相關,也就是說每天出門的人比不出門的人活得更久;定期走出家門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社交、文化及體育活動的機會,因而促進健康、長壽。
三、不抽菸Don’t smoke
最簡單的長壽方式? 就是不抽菸!醫生也說大概很難見到90-100歲的人是有抽菸,根據U.S. Surgeon General指出,抽菸者的平均壽命比非抽菸者短少10年,並且出現更多健康問題及殘疾
四、多吃蔬菜準沒錯Eat more vegetables
俄亥俄州114歲的婦女Lesie Brown,每天都會攝取一個地瓜,她的家人認為這是她長壽的原因。賓州101歲的Christina Kislak Wahala,將她的長壽歸功於富含新鮮蔬菜及莓果的飲食。
Friedman博士指出,生活在藍色區域(Blue Zones)的人們,不只長壽並且非常健康,主因來自至少80%的飲食來自植物,以植物為基礎的天然飲食,低膽固醇、大量纖維、抗氧化物及豐富營養素,有助於保持身體免疫系統正常,維持健康。
註:藍色區域(Blue Zones)是全世界最長壽的五個地區,義大利的薩丁尼亞 (Sardinia)、希臘的伊卡利亞(Icaria)、日本的沖繩、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(Nicoya)、美國加州的洛瑪琳達(Loma Linda)
五、有信仰的支持Have faith
住紐約的Duranord Veillard活到111歲,在108歲生日時他告訴記者,對上帝的信仰使他能過著健康長壽的生活。
2018年1月《國際老年精神病學》的一項研究,針對90-101歲的義大利人進行調查,發現多數人與他們信仰的宗教有密切的關係,顯示信仰可能在長壽中發揮作用。Friedman博士表示,靈性與歸屬感對老年人生活確實產生巨大影響。
六、多與朋友社交Be social
研究指出,與社交網絡較小且多元程度較低的人相較之下,擁有大型且多樣化社交網絡的人,死亡風險相對較低。Friedman博士提到人類是群居動物,我們非常需要與人互動,離群寡居會是個大問題
家人、朋友除了提供情感支持,還能從旁發現你是否生病、需要就醫,再者,多與人親密接觸,生活也會更活躍。
七、多吃豆類食物Eat beans
如果要在飲食中加入一種主食,那就是豆類,富含纖維、蛋白質及複合式碳水化合物(complex carbohydrates,分解速度慢,不會使血糖上升太快)。豆類是神奇的食物,Friedman博士認為,它們可能是長壽的祕訣之一。世界上長壽的藍區(Blue Zones)居民,蠶豆、扁豆、黑豆和大豆等豆類是他們飲食的重要組成。
八、保持正向樂觀Stay positive
2012年衰老(Aging)期刊的一項研究,調查95-107歲德系猶太人的人格特質,發現他們多數擁有積極的態度和幽默感,顯示這些特質有助健康長壽。
義大利農村90-101歲的居民也是如此,研究人員發現,最年長的村民表現出韌性、堅毅和樂觀特性,使他們能達觀面對生活中的起落。
九、積極主動維護自己的健康Be proactive
Gure博士注意到,長壽患者的共同點是,他們多半積極主動維護自己的健康,定期進行健康檢查、疫苗接種並注重慢性病管理。這意味他們會及早發現健康問題,與醫師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,量身訂製個人的健康管理,保持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十、保持動個不停Keep moving
111歲的Downing Kay還是個孩子的時候,會跟兄弟姊妹在家裡跳舞,至今作為一個超級百歲人瑞,她依然每周參加一次Zumba舞蹈課程。
Friedman博士說,身體保持最佳狀況者,通常都是終身都有運動習慣的人,身體很多疾病的出現,都與久坐有關,這使我們面臨各種慢性病風險。運動有助抵銷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因素,並且證實有助改善情緒。
根據2017年刺胳針(Lancet)雜誌,一項針對 13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,每天運動30分鐘或每周150分鐘,可降低死亡風險28%,不一定非得上健身房,步行、健行及園藝融入生活中,都是對健康有相當益處。
十一、回饋社會Give back
Friedman博士說,志願服務有助老人茁壯成長,他們有累積一生的經驗、技能與智慧,找到讓他們提供經驗與智慧的出處,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有幫助。
志願服務對維繫人際關係的連結非常重要,尤其是老一輩與年輕人之間,隔代關係(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)對於保持活力至關重要。像是Experience Corps的計畫,讓老年人成為學校志工,創造絕佳的互動機會,透過保持老年人的精神活躍及社交聯繫,有助於健康老齡化奠定基礎。
註:A Triple Win for Students, Volunteers, and Communities
十二、吃堅果Nosh on nuts
美國加州洛瑪琳達(Loma Linda)是全球長壽熱點(Blue Zones)之一,這裡的居民比其他北美人平均多活10年,他們不僅攝取大量原型食物(whole foods),也吃很多堅果。
2001年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的一項研究發現,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堅果,可能會使預期壽命延長1.5~2.5年;研究也發現,補充堅果的地中海飲食,可降低28%心血管疾病風險,堅果含有益心臟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,有助提高好的膽固醇,降低壞的膽固醇。
十三、人生有目標感Have a sense of purpose
沖繩人稱之為Ikigai(生命的意義或者是活著的價值),哥斯大黎加人說是Plan de Vida(靈魂的目的)。根據研究表示,對義大利農村的老年人來說,在家鄉的土地工作,就是他們人生的使命感,並有助他們延壽。
老年人有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對生命周期的理解,並且有一定程度知曉生命對他們而言是什麼。對生活有目標感的人,不僅每天有動力出門,面對各種生活情境也更有韌性。當你失去伴侶或孩子時,會有一定程度的力量繼續前進,這些人不會孤立自己,而是會與家人朋友密切聯繫,以度過悲傷期。
十四、不要緊張 減少壓力Don’t stress
壓力、擔憂和緊張不僅會增加眉頭皺紋,還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。長期處在高壓會削弱免疫系統,提高罹患各種疾病的機率。
壓力還會引發炎症,導致心臟病、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各種慢性疾病。Christopher Salem說,大部分活到100歲的人,都學會了順其自然,隨時隨地消除生活中的壓力源。消除壓力沒有神奇的祕訣,醫師建議,每個人都需要找到一種定期休息、放鬆及充電的方式。
十五、別忽略早餐Avoid skipping breakfast
即將迎來110歲明尼蘇達州的Erna Zahn,她每天都吃早餐。早餐不只提供能量迎接一天的開始,還可以維持健康的體重。研究發現,不吃早餐可能與較高的BMI及腰圍有關,這些都是代謝症候群、心臟病、糖尿病及其他可能縮短壽命疾病的危險因子。
Ref:文章參考